星期六, 11月 25, 2006

以情為史─螢火蟲劇團《再會!高雄港的月娘》

時間:20061112下午4:00

地點:高雄市鼓山區鼓波路代天宮前廣場

編導:韓江

高雄港現狀

正當台北處於濕冷的秋季,南部的高雄不時還縈繞短袖T恤需要冷氣的夏日餘韻。

這座擁有國際機場與國際港口,高雄捷運、2009年世運與衛武營兩廳院種種建設正如火如荼展開的城市,文化氣息並不如二年前負笈南下時所想像中的貧瘠,各式靜態與動態活動在有心人士經營之下,正以緩慢而穩定的步伐,追趕著世界的腳步。

如同所有城市,在地的劇場工作者懷抱著熱誠,在極有限的資源之下,展現熱帶居民特有的生命力,以不亞於國際舞台的創意,於大街小巷展示他們對這塊土地念茲在茲的情懷。

十年前成立的螢火蟲劇團,正是其中一個團體。

演出場地

可以用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來看《再會!高雄港的月娘》:說書人、戲曲(在此定義為以歌舞演故事)與答嘴鼓。

演出於廟前廣場進行,由說書人出場將昔日打狗(Takau,馬卡達奧語)港歷史娓娓道來,以葡萄牙人發現福爾摩沙為始,日殖時期,美軍駐台時期以及八七水災三個主要歷史階段為發展主軸,以當時女性所處情境為故事內容,分別呈現與愛人分離、等待外籍男友與林默娘(媽祖)顯靈三段情節,輔以歌仔戲唱腔與身段、台語流行歌曲與男女鬥嘴之趣味,結合簡單的布袋戲台與戲偶,可說是一次形式大融合。


【談起台灣歷史不再悲情】

即將啟程之軍伕

儘管背景如此哀傷─台灣男人被派遣至南洋作軍伕、愛上外籍軍官的酒店恃女、遭逢水災的善男信女但觀賞演出的過程卻令人愉悅。編劇靈巧地運用通俗的對答、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鮮豔的服裝與有獎徵答,凝聚戶外演出觀眾走動頻繁的焦點。

就聚焦而言此點相當成功。短暫但淒美的愛情故事吸引人的注意,故事進行中輔以歌舞,改變純粹敘事的單一形式,其中並穿插一眼看穿但不點明的反串演出,眾多元素集合在舞台上,卻不會令觀眾感到突兀。

【過度矯揉造作而不矯揉造作】

答嘴鼓

精采的答嘴鼓(韓江、蔡淑芬)銜接三段劇情,其內容多為男女情慾暗示,但戲謔的方式與點到為止的語言正好也為悲情的故事主軸提供呼吸的空間。

Bangock Kim 博士曾在<劇評人的身體與''的劇場>文中提及,一位導演曾經戲謔式地問她,為什麼劇評人無法在觀賞演出時好好地呼吸?

如果不能自在地呼吸,我們無法與世界溝通、無法感受能量、演出本身、自身感官與生命力的氛圍。當然,劇場也許不是個適合深呼吸的理想空間,但我們是否足夠有生氣去面對一場演出?難道我們在感受舞臺上的身體的同時,無法感受到自身的身體?()

做為一位劇評人(也是觀眾),幸運的,舞台上所發生的一切已經提供我足夠的時間吸氣與吐氣。矯揉造作的服裝與化妝反而讓人感到輕鬆無壓力。所有人都知道他們在作戲,但所有人也願意提供想像力完成台上的演出。

【劇本尾端結構稍嫌疲軟】

謝幕

如果八七水災媽祖顯靈照片為此劇高潮,善男信女清理家園之際發現媽祖顯靈保佑蒼生,遂以膜拜方式來感激神靈。至此同為受害者的三男三女演員,魚貫下場,一段扇子舞結合謝幕結束整個演出,留下二位答嘴鼓以語言延續趣味並與觀眾繼續互動。

令 人不禁懷疑,送走夫婿當軍伕的堅強女子,等待外籍軍官的酒場女子演變至以林默娘所代表的救世媽祖,女性本身形象在此三段故事當中如何轉換?丈夫不在了、愛 人遠離了,再等月娘也不會掉下來,唯一有能力救贖他人的女性化為神靈,反而不是女性本身。意味著女性在遭逢不幸之時,只能用等待奇蹟的方式得到紓解?我們看到她們悲情無奈求神無助的一面,期待更深入時卻已結束。

雖然這不是個完美的劇本,演員不是每位都很純熟,但仍是個看了之後會對高雄港的歷史有個大概了解,並且著微笑離開的一齣戲。受到視覺感官刺激之後,留下的印記,反而是對這個港口與其永不止息的海潮,留下一張陳年黑白照顆粒且緩慢。

說書人與老婦人

※註:

, Dr. Bangock Kim , 2006

原文為:

If we do not breathe, we cannot communicate with the world, and cannot feel the energy, the materiality, the sensuality, the aura in all its vitality. Of course, the theatre may not be an ideal space in which to breathe deeply. But are we alive enough to face a performance? Don't we feel our own bodies when we feel their bodies on the s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