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2月 28, 2018

【American Theatre】演後座談之必要性


American Theatre 在剛出爐的VOL.36 NO1 JANUARY 2019 中有一篇作家James Carroll來信談及演後座談,他認為演後座談有其必要性,並舉例Niagara Fall的劇作家誤認Niagara Fall為國家公園,並感謝作者指證才沒有在進軍紐約時引發尷尬。

這是我少數見到演後座談正面意義的例子,多數我參與的演後座談都有點無趣,不是劇作家或導演將創作歷程再解釋一遍,就是演員分享排戲過程的有趣經驗,這對觀眾而言是否具有任何意義?談到演後座談便不得不提及演前導聆,這兩個座談的目的無非是:幫助觀眾更瞭解創作理念、理論與無法用舞台語彙說明清楚的事後解釋。

創作者的理念與理論幾乎都可以在書店、圖書館或網路上找到,但許多書籍會受限於語言或是沒有譯本,此時導聆者身兼翻譯的工作。向觀眾敘述創作與排練過程中所發生的有趣經驗無非是想拉近與觀眾的距離,這點立意是好的。與觀眾拉近距離似乎是各行各業近年來一直想做的事,從演員歌手到作家,甚至公務人員官員總統。艱深的理論也想走出學術的殿堂向觀眾展示平易近人的一面,這在知識爆炸而且可隨手可得,甚至可以免費得到的現今社會,具有教育的功用。許多高等教育機構皆有開放式課程,將過去貴族式的教育向社會大眾展開雙臂,但並非人人都對吸收新知感興趣,如果觀眾自願參加導聆或座談,表示願意吸收新知,應該給予鼓勵。

但「無法用舞台語彙說明清楚的事後解釋」我認為是多餘,如果一群劇場工作者以售票方式演出,表示應該具備劇場敘事能力,如果需要演後座談,表示創作者或導演或演員無法將劇本解釋明白。該說的話與該表達的理念都應該在演出時說清楚,這是相關專業科系教育的目的。

我唯一不贊成的是演出結束後強迫觀眾參與演後座談,不讓觀眾有離席的機會,以及利用觀眾拍大合照展示當天觀眾參與的數量,這點當我在當觀眾時感到很不舒服,觀眾有選擇的權力,如果看完演出立即想離開,演出團隊應該與以尊重並且給予機會。